虽然宏展开这方面有更好的解决方案,如etoolbox和LaTeX3,但是想把底层这些东西弄懂 就举当前CTAN上的ctex1.02d里的一个替换宏名的例子:
\def\CTEX@replacecommand#1#2#3{% \expandafter\expandafter\expandafter\let\expandafter \csname #1#3\expandafter\endcsname \csname #2#3\endcsname \expandafter\expandafter\expandafter\def\expandafter \csname #2#3\expandafter\endcsname {\csname #1#3\endcsname} }回复: 作者:刘海洋 其实本来没那么复杂,那个宏写得不好,只不过后来没有人较真,一直那么用而已。正确的写法是:
\def\replacecommand#1#2#3{% \expandafter\let \csname #1#3\expandafter\endcsname \csname #2#3\endcsname \expandafter\def \csname #2#3\endcsname {\csname #1#3\endcsname}% }并不需要多重 \expandafter。上述定义可以分成形式类似的独立的两组,相互展开互不干涉。第一组中:
\expandafter\let \csname #1#3\expandafter\endcsname \csname #2#3\endcsname第一个 \expandafter 保证先展开 \csname 后进行 \let;第二个 \expandafter 保证先展开第二组 \csname ... \endcsname,再完成第一组 \csname ... \endcsname。于是两组 \csname ... \endcsname 都完成了才进行 \let 的赋值,效果就是(etoolbox 中的)\csletcs{#1#3}{#2#3}。后一组代码类似,效果是 \csdef{#2#3}{\csname#1#3\endcsname}。 原来的宏写得更复杂了,多写了几个 \expandafter,就多了几个展开步骤。 多重 \expandafter 的用处还是改变展开次序,不过就是人肉解释起来更累一点而已。 以前多余的写法可能是来自一个展开定式:
\expandafter\expandafter\expandafter\A\expandafter\B\C它的效果是先展开 \C,然后是 \B,最后是 \A。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这个定式:
- 展开第一个 \expandafter,于是按定义,我们知道效果是第二个 \expandafter 后面跟上「第三个 \expandafter 的展开」。即
②\expandafter①\expandafter\A\expandafter\B\C
其中用数字①②标出展开顺序。 - 下面先展开前面①标出的 \expandafter,按定义,知道效果是 \A 后面跟上「最后一个 \expandafter 的展开」。即变成:
②\expandafter\A①\expandafter\B\C
- 然后 \expandafter\B\C 展开一步你已经懂了,相当于先展开 \C 然后前面放上 \B。所以得到:
②\expandafter\A\B①\C 即 \expandafter\A\B「\C的展开」
- 然后又展开 \expandafter\A\B,就是先展开 \B,前面再放上 \A。
\expandafter\expandafter\expandafter\A\expandafter\B\C的效果就是先展开 \C,然后 \B,最后 \A。展开次序与排列次序相反。 回到原来 ctex 宏包的例子,它的形式其实是:
\expandafter\expandafter\expandafter\let\expandafter \csname foo\expandafter\endcsname \csname bar\endcsname最前面部分不就是我们讲的定式么?效果是先展开 foo 中的 f,然后展开 \csname,最后展开 \let。展开 f 并没有什么可展的,展开后还是 f;而到 \csname 的部分,按 \csname ... \endcsname 的语义,则需要向后展开到 \endcsname 为止——此时 \endcsname 之前的 \expandafter 起效果,就进入下一个部分了。后面的分析和最前面的简化代码其实一样。
分析 ctex 原来的例子就可以看到,旧的代码会最先展开 \csname 后面的内容(上面的分析是 f,原例子是 #1 传参的结果中的第一个 token),这当然是多余的做法。实际上,只需要保证 \let 在两个 \csname 之后被展开生效就足够了——这也是一开始简化代码做的事。
关于 \csname 的语义,读 TeXbook 第 7 章(或 TeX by Topic 相关章节)有解释:对 \csname <tokens> \endcsname 的展开,是完全展开 <tokens> 到底,留下里面的字符部分,然后把这些字符生成一个宏。这对于理解上面的分析是有益的。这就是整个过程的详细分析,希望你没有被吓到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为了检验你已经理解了 \expandafter 的语义和上面说的逆转 3 个 token 展开次序的定式,你可以再试着理解一下这段代码:
\let\ep\expandafter % 简化下面的记号 \ep\ep\ep\ep\ep\ep\ep\A \ep\ep\ep\B \ep\C \D第一行就是 7 个 \expandafter,有点吓人是么?注意 \expandafter 是跳着生效的,所以上面的代码的一轮展开之后,就变成了
\ep\ep\ep\A \ep\B \C 「\D 的展开」是不是有点眼熟?所以其实就是把 \A\B\C\D 这 4 个记号的展开顺序逆转一遍。 现在你可以考虑:如果要逆转 5 个记号 \A\B\C\D\E 的展开顺序,一共需要用几个 \expandafter?很有规律性不是么? 最后推介 TUGboat 1988 年的一篇很早的文章,叫《A Tutorial on \expandafter》,希望你会喜欢:https://www.tug.org/TUGboat/tb09-1/tb20bechtolsheim.pdf
作者:孟晨
答案分成两个部分。
第一个部分讲怎么看:怎样判断一堆 \expandafter 修饰的代码的展开顺序;
第二个部分讲怎么写:怎么根据展开顺序的需要来写 \expandafter。
以下讨论用 \ep 代表 \expandafter,即
\let\ep\expandafter有时为了方便,用 \ep1 代表代码串中第一个 \expandafter。 1 判断的步骤如下:
- 划掉 \ep;
- 跳过一个记号;
- 如果该记号是 \ep,回到 1;如果该记号不是 \ep,展开它,然后找到代码片段里第一个没有被划掉的 \ep,回到 1。
\ep1\ep2\ep3\A \ep4\B \C步骤:
- 划掉 \ep1,跳到 \ep3;
- 划掉 \ep3,跳到 \ep4;
- 划掉 \ep4,跳到 \C,展开 \C,跳到 \ep2;
- 划掉 \ep2,跳到 \B,展开 \B;
- 没有剩余的 \ep,展开剩下的 \A。
\ep1\ep2\ep3\ep4\ep5\ep6\ep7\A \ep8\ep9\ep10\B \ep11\C \D步骤:
- 划掉 \ep1,跳到 \ep3;
- 划掉 \ep3,跳到 \ep5;
- 划掉 \ep5,跳到 \ep7;
- 划掉 \ep7,跳到 \ep8;
- 划掉 \ep8,跳到 \ep10;
- 划掉 \ep10,跳到 \ep11;
- 划掉 \ep11,跳到 \D,展开 \D,跳到 \ep2;
-
% 整理一下,此时剩下的代码是 \ep2\ep4\ep6\A \ep9\B \C
- 根据 Ex.1 得到 C - B - A 的展开顺序。
@刘海洋 前辈在答案中举出的例子。Ex.3
\ep1\ep2\ep3\A \ep4\ep5\ep6\B \ep7\C \D步骤:
- 划掉 \ep1,跳到 \ep3;
- 划掉 \ep3,跳到 \ep4;
- 划掉 \ep4,跳到 \ep6;
- 划掉 \ep6,跳到 \ep7;
- 划掉 \ep7,跳到 \D,展开 \D,跳到 \ep2;
-
整理一下,此时剩下的代码是
\ep2\A \ep5\B \C
- 划掉 \ep2,跳到 \ep5;
- 划掉 \ep5,跳到 \C,展开 \C;
- 展开剩下的 \A 和 \B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